实验室中的斑马鱼 羊城晚报记者 李可欣 摄
由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培养,将乘坐神舟二十号进入“天宫”
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可欣、陈亮、王倩,通讯员华轩报道:近日,记者了解到,6条由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培养的“小鱼”即将随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。
这种小鱼名为斑马鱼,体长仅4-5厘米,别看它“小身板”却能做“大文章”,因其基因组与人类相似度超过80%,成为微重力环境下理想的模式生物。去年,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首次将4条斑马鱼送入中国空间站,实现了全球空间水生生态系统最长的43天在轨运行,同时成功实现斑马鱼在太空产卵。而今年这套生态系统将再次扩容升级,深入地在实际环境下探讨微重力如何影响生命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。
据了解,太空微重力会引发人体多种病理生理现象,如心血管功能障碍、免疫机能下降、骨丢失、肌肉萎缩等,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。
“去年的探索已经证明,斑马鱼可以在太空中存活并产卵,这表明我国研制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稳定的。”本次科研项目负责人,发育生物学专家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王强介绍说,“今年,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一基础上,重点研究微重力对斑马鱼心血管功能障碍和骨丢失的影响,并探索密闭生态系统中动物、植物和水体环境的相互作用。”
相较去年,今年的实验规模和技术都有所升级。王强表示:“去年搭载了4条斑马鱼,今年将增加到6条,而且,实验完成后的斑马鱼将被送回地球进行深入分析。”
此次相关实验还运用了基因敲除技术。“通过基因敲除技术,我们或许能找到缓解微重力对人体影响的新策略。”王强表示,“这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微重力如何作用于生物体,从而为未来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。”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验,为未来长期太空任务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方案。”王强总结道,“在未来,让人类在太空中生活和探索的可能性变得更大。”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资讯头条 » “太空养鱼”上新:这6条斑马鱼将“出征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