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册府千华”邂逅古籍菁华

原标题:书史撷珍 斯文永续 在“册府千华”邂逅古籍菁华

展览现场。 本版图片均由四川大学图书馆提供

《四川全图》(局部图)

《芥子园画传》

《永乐大典》(局部图)

唐敦煌写卷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、宋刻元修本《晦庵先生文集》、明内府抄本《永乐大典》、清乾隆初彩绘本《四川全图》、清乾隆南三阁四库全书本《平定两金川方略》、国学大师章太炎手稿《小学答问》,文徵明、李攀龙、曾国藩、张之洞等名家墨迹,杨啸谷旧藏古纸……重磅典籍文献“集体”亮相,让川人寻香轻嗅古籍芬芳。

10月30日,“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——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”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对外展出。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(国家古籍保护中心)、四川大学主办,四川大学图书馆、四川大学博物馆承办,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、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协办。

“册府千华”系列展览是国家图书馆(国家古籍保护中心)主办的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古籍展览之一。四川大学是继浙江大学、南京大学之后的第三家高校,也是第一家西部高校主办“册府千华”系列展览。此次展出展品约200件,其中不乏珍品、稀世之宝,包括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很多展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。

多元典籍展出

《永乐大典》《四川全图》等重磅亮相

漫步展厅,古韵扑面,书香浸润。95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,展览分“书史撷珍”“蜀黉芸编”“艺韵千年”三个单元,讲述古籍背后的故事,呈现典籍不朽的艺术魅力和美育价值。透过带着历史余温的书页,那些藏于书中的细密批注、收藏印记,让人们走进时空,与先哲对话,也感受着古籍芳华。

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介绍,展览第一单元“书史撷珍”以时间为线索,讲述古代中国书籍发展源流,展示古代书籍版本特征和藏在文字里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。第二单元“蜀黉芸编”以书籍为媒介钩沉四川大学的发展历史,展示前辈先贤重教兴学的良苦用心、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激扬蜀学的不懈努力,用典籍呈现四川大学的深厚底蕴。第三单元“艺韵千年”聚焦古籍中的美学元素,呈现古籍中俊逸的书法、细腻的描绘、传神的雕刻,在别具匠心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刻画中感知华夏文明的和谐大美。

此次展览有不少重磅典籍亮相,比如《永乐大典》。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介绍,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,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,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。后因火灾与战乱,现仅存400余册,散落于世界各处,不及原书二十分之一。在四川,目前也仅有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有此书。此次展出的《永乐大典》此前鲜有对外展出。它为《永乐大典》第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卷,为明内府抄本,开本阔大,品相较好,乃稀世之宝。

又比如《四川全图》,也备受期待。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副主任丁伟介绍,作为第二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的入榜典籍,《四川全图》全称为《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》,是清代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出于军事目的所作,由当时著名宫廷画家董邦达领衔绘制,共计150幅。此次展出的清乾隆初年彩绘本,原属清宫珍藏,清末“庚子之乱”流落民间,曾经嵩犊山、廖劲伯等递藏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,该书入藏国立四川大学,为海内孤本。现场能看见,《四川全图》每一幅均以城池为中心,标注兵员仓谷数量,详绘城墙以及城内公共建筑,城外山环水绕,占尽形胜。而拱卫城邦的高山险峻、大河雄浑。

丁伟说,《四川全图》为绢本彩绘,一县一图,青绿山水,呈现出强烈的山水画风格,主要反映了清乾隆初年四川150个府厅州县(镇、营、土司)山川、城池、官署、祠庙、塘汛、关隘、驻军、仓储等内容。

同样入选第二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的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《晦庵先生文集》也值得打卡。此次展出的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版本为唐写本。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是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,共计600卷。此次展出的是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二十二卷《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二》,写卷通长九米多,写于硬黄纸上,画有乌丝栏线,卷首有“报恩寺藏经印”,卷尾有“三界寺藏经”墨印。写卷提按明显,笔画粗细对比强烈,用笔略带稚拙,厚重质朴,呈现出典型的唐代写经体面貌,具有重要的文献和书法价值。

《晦庵先生文集》是四川师范大学藏品,为宋代大儒朱熹所著诗文合集,为其第三子朱在编辑而成,包括诗、古文、书跋、书信、奏议等,结集于南宋淳熙、绍熙年间,是研究朱熹生平和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。展览中,观众也可以看见《晦庵先生文集》宋刻元修本,属于朱熹文集的浙刻本系统,存世稀少,十分珍贵。

除了朱熹,还有近代国学大家章太炎的相关典籍,让人过足眼瘾。《小学答问》是章太炎以答问形式考求《说文解字》本字、探求语言孳乳规律的学术著作。此次展出的为章氏手稿本《小学答问》。这本典籍珍贵之处还在于典籍上钤有陈嗣煌、李蔚芬、向楚等章门弟子印记。如今,透过典籍,观众不仅可以一睹国学大师手写稿本之风采,也可以窥见章氏学术对于四川近代学术之影响。

此外,南三阁《四库全书》写本、黄炎熙抄本《聊斋志异》等典籍亮相,也让观众在多元典籍中,解锁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。

洋溢东方美学

在典籍里触摸中华文脉典雅

展览还洋溢着浓郁的东方美学。展出的《鸿雪因缘图记》,典雅大方。全书共三集,每集分上、下两卷,为清代麟庆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。该书一事一图,一图一记,凡240图、记240篇,由汪英福、陈鉴、汪圻等绘,涉及山水屋木、人物走兽、舟车桥梁,包罗万象,纤毫毕具。郑振铎《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》著录此书,称其“以图来记叙自己生平,刻得很精彩,可考见当时的生活实况。”如今,人们透过图文,能看见清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,各地山川、古迹、风土、民俗、风俗、河防、水利、盐务等映入眼帘。其画作精美细腻,颇为考究,古韵盎然。

北宋时期刊刻的《三朝训诫图》,开了版画与故事相辅而行的先河。到了元代,小说、戏曲版画开始兴起并初具规模。明清时期,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,小说戏曲发展臻于鼎盛,出现了许多经典名著,而随之刊刻的插图版画,也留下洋洋大观的图像遗产。文学插图,不仅蕴含着版画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,也展现了古代社会丰富的历史文化图景。比如展出的《红楼梦》清道光十二年(公元1832年)王希廉刻本。王希廉开点评《红楼梦》的先河,王评本是《红楼梦》中的著名评本。此次展出的版本里,收录绣像64幅,前半为人物图像,后半为花草。细细品鉴,能看见书中笔画简洁,人物神态自然,镌刻圆润婉秀,版画文字皆精,是清代版画代表作之一。

在古代,版画不仅用作书籍的插图,也可以用作传授画法的画谱、制墨名家的墨谱、文人雅士所用的笺纸以及民间娱乐的酒牌。以版画合集形式出现的画谱、墨谱、笺谱,是文人艺术家与名工巧匠深入合作的产物,集精湛的绘、刻、印于一体,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。郑振铎曾赞美:“往昔的木版画,是一种闪光的文化。”

《芥子园画传》在中国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。这部取材中国绘画技法精华的中国画启蒙之书,也是中国画各种造型方法的分解百科全书。《芥子园画传》是清初画家沈心友和王概等编绘的画谱,采用彩色套印的方式,画风清新,刷印精美,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画作的原貌,便于初学绘画者临摹,自康熙十八年(公元1679年)出版发行以来,一直作为中国画技法启蒙教材,被广泛使用。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、齐白石、潘天寿、傅抱石等,都把《芥子园画传》作为进修的范本。《芥子园画传》不仅影响着国人,其问世后不久便蜚声国际,对日本江户时代绘画产生深远影响。该书传入日本30余年后还诞生了日刻版本。

本次展览展出的《芥子园画传》刀法细腻,色彩绚丽,品相完好,书中钤有“啸谷精鉴”朱印,据此可知为杨啸谷先生旧藏。丁伟介绍,《芥子园画传》问世以来屡经翻刻,质量良莠不齐,四川大学藏本纸墨俱精,设色准确,较能如实反映原作的面貌,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。

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2007年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,四川大学重点投入加强保障,在古籍保护条件改善、科学修复、异质化保存以及整理研究出版等方面,作出很多努力。丁伟介绍,如今,已有26.8万册古籍线装书保存条件得到改善,濒临毁灭的古籍在修复师手中重获新生,100多万幅古籍扫描影像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文献服务。《汉语大字典》《甲骨文大字典》《全宋文》《儒藏》《四川大学图书馆藏四川珍稀地方志丛刊》相继出版。四川大学发起的“汉典重光”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与研究整理平台投入使用,数字人文技术方兴未艾,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即将进入一个新篇章。(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资讯头条 » 在“册府千华”邂逅古籍菁华

赞 (0)